资讯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|对话导演
首页资讯影视资讯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|对话导演

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|对话导演

原标题: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|对话导演

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是2024年元旦档中,最特殊的一部影片。

作为剧集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(以下简称“《一闪》”)的同名电影,《一闪》获得了超过2.5亿的预售成绩,截至发稿前,已经以6.17亿的总票房位列元旦档首位。

这样的成绩,让很多对《一闪》不了解的观众产生了无穷的好奇心。这对于《一闪》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,也的确引发了一些争议,比如影片节奏的整体安排,以及故事和剧版的联动性是否偏弱等等。一方面,它承载的是无数剧粉的期待,而另一方面,它也要为走进电影院的所有观众提供足够独立而完整的故事。

在电影上映前两天,毒眸见到了陈小明和章攀二位导演,聊了聊《一闪》的创作过程,以及“张万森”和“林北星”的故事如何在电影中得到延续。在剧影联动的方面,《一闪》给出了新的思路:比起重复地讲述剧版,或是完全创造一个新的故事,找到二者之间最关键的关联点,或许更为重要。

章攀(左)陈小明(右)

影片结尾的那句话,就是这个“关联点”:在“一闪宇宙”里,每一场独自等待的暗恋,都会在另一个时空得到回响。更重要的是,《一闪》的故事无论在哪个时空发生,都只能属于张万森和林北星。

以下是毒眸与导演陈小明、章攀的对话实录:

双重压力下的挑战

毒眸:从第一次拍长剧集,到现在第一次拍电影,感受有什么不同?

章攀:2022年剧播完之后,收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反馈,当时其实还是挺开心的。后来决定了要做电影版后,开始是很期待和兴奋的,但很快就开始感受到很大的压力。因为既不能辜负剧粉们这么长时间的期待,同时又得让这个电影是在市场上能够独立地、完整地存在,这是双重的压力

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电视剧(左) 电影(右)

毒眸:具体操作过程中呢?这次做电影的过程遇到了哪些新的挑战?

章攀:主要还是信息量的问题。因为剧的整体体量是很大的,从来没有感受过时长上的压力,空间也比较大。但是这次拍电影的时候,从剧本出来后,到前期筹备,再到拍摄过程中,都有很多部门给我们反馈说,现在这个剧本的体量,拍出来一定在三个小时以上。

那个时候压力很大,然后就不停地去梳理剧本,发现其实从剧本上看已经没什么可以再删减的地方了。因为这个故事整体的结构都是严丝合缝的,确实没有删减的空间,但时长的压力又是的确存在,所以就得保证单句台词和单个镜头的信息量都做到最大化,才能保住我们想要的所有东西。

陈小明:对,因为故事的前半部分都是铺垫,到后面开始反转的时候,又都和前面的每一段都对应上了,所以没有什么可以删减的,只能尽量让单位时间和单位镜头里的信息密度更高。

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电影海报(图源:豆瓣)

毒眸:前一个小时的铺垫,会不会担心“劝退”观众呢?另外,在电影时长有限的前提下,会不会担心两个人情感浓度的体现上会比剧集中所呈现的稍弱一些,从而影响“非剧粉”的观看体验?

章攀: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,因为无论有没有剧版在,它在电影市场都必须是以独立的故事,所以我们从来没想过做一个“只有看过剧的人”才能看的故事,这样放到市场上,也挺不负责任的。

所以在结构的安排上,我们仍然是以一个独立的、完整的、新的电影,去考虑结构的问题。

陈小明:观众在进入这个故事的时候,是看着两个看似陌生的、好像不太熟悉的人,一点一点地认识了彼此,而不是他俩一开始就爱得很浓烈,所以我觉得对于非剧粉来说,应该也是没有障碍的。

毒眸:后面每次闪回的时候,不同视角的同一个场景下的故事,是同时拍摄的吗?

陈小明:对,是同时拍的,其实这部分反而是最难的。因为在前半部分,两个人的情绪要隐藏起来,但是后面剧情反转的时候,又是重复同一场戏,也就是说,一样的表演方式,要在两个情景下都成立,所以要找一个平衡点。

毒眸:聊一下荧光海那场戏,拍摄过程中有发生什么故事吗?那场戏的作用是什么?

陈小明:那场戏在海边拍了整整一晚上,因为拍着拍着水就涨上来了,得不停地去挪位置。

我们希望那场戏的气氛是梦幻而浪漫的,用这种气氛去包裹两个人复杂的情绪。在拍摄上也都是从背面拍的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从头到尾镜头都没给张万森和林北星正脸,好像两个人都藏着一些心事。

包括这场戏在内的很多戏,我们都没有像在做剧的时候那样,用一些音乐去烘托气氛。这也是做减法的一部分,尽量用环境去带动氛围,在几个重要的情绪点上,我们会用海浪的声音,让海浪把情绪推到更高的位置。

毒眸:整个拍摄下来,感觉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?

陈小明:好像最困难的就是那几场大场面的戏,因为涉及到比较多的群演,需要调度。其他都还好,因为我们跟两位演员都磨合得很好,默契度很高,而且他俩都很了解张万森和林北星,他们知道自己是谁。

弥补遗憾的过程

毒眸:影片里仍然保留了一些剧粉看到会比较感慨的桥段,比如“张万森,下雪了”。

陈小明:很多观众在看剧的时候,剧情推进到那个位置后,会觉得“张万森,下雪了”这句话代表了一种很深的遗憾,关于下雪的情绪也都是很伤感的,在24集的开始和结尾,都是很伤感的基调。

虽然电影是个新的故事,没有延续地去讲述,但我们也想把这个桥段放进去。同时,我们也希望“张万森,下雪了”在影片里是完全不一样的情绪,也算是一种遗憾的弥补吧。

图源:@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官微

毒眸:虽然结局看起来是偏好的,但感觉整个影片的色调也好、讲述方式也好,都有点悲伤的情绪在里面,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?

章攀:在故事还没开始反转的时候,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挺轻松的,但其实一直隐隐约约能感受到有一些暗流涌动的部分。这部电影的基调仍然是有一些悲伤的底色在的,但就像你说的,当然还是看个人解读,但可能大家的感觉会是结局是相对美好的。

毒眸:和剧版一样,电影的结尾也是偏向开放式的结局,所以你们的本意就是留给大家去解读的是吗?这个结局可能会有“标准答案”吗?

章攀:没有。还是希望给大家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吧,这样感觉可能比较美好。

毒眸:影片里的“时空之海书店”,在剧里也出现过,很多人会猜测书店是一个重要的“时空开关”,但是电影里好像并没有体现。书店在这个故事里所承担的功能是什么?

章攀:我们有意地安排了书店这个环境,以及田壮壮老师演的书店老板“老谢”这个角色。因为张万森和林北星作为穿越者,他们是不属于这个时空的,所以他们很难融入这里的环境,也很难和身边的人交流。

因为篇幅原因,我们弱化了一些两个人各自的家庭,但特别是对于张万森而言,他很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,能给他带来温暖和慰藉。所以老谢这个角色,其实连麦子都替代不了。

毒眸:感觉这个故事和剧版的相比更简单,就只是围绕张万森和林北星两个人的关系而展开的。

陈小明:对,我们在剧本上全部都是在做减法,一切情节都是为了两个人情感的推进。当然,最终电影的完成度和剧本相比基本上是一样的,只有个别场次做了删减。

毒眸:电影里有哪些细节,是观众在观影时候可能会忽略的吗?

陈小明:有一些很小的点,比如票务中心里的海报,在不同时空里是不一样的,会做一些区分;还有最开始,张万森从高考考场出来的时候,外面有人说:“又出来一个。”其实上一个出来的人,就是也穿越到同一个时空的林北星;最后月球漫步那个片段,以林北星用手摘那颗星星作为结尾,其实是弥补了她没有买到星星的遗憾。

图源:@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官微

章攀:这些都是不易察觉的细节,但哪怕没有察觉到,也不影响对故事的理解。在我看来,更重要的是希望观众能够理解我们想要传递的情感,就是故事结尾的那一句话:每一场独自等待的暗恋,都会在另一个时空里得到回响。

毒眸:感觉剧成为了电影的一个平行时空,抛开彩蛋不谈,这句话其实也是对剧里的那个时空的两个人的总结,对吗?

章攀:我们一直很明确一件事,就是虽然我们在电影里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和视角,但张万森和林北星的人设、性格和他们之间的情感都是完全不能变的,否则这个电影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

当然,在我们要开始做电影的时候,也有人说,为什么不直接续写剧版,把里面的遗憾都弥补上就好了。那样会打破剧集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所营造的氛围。

但在做新的故事时,我们仍然有这个使命,要把剧里面的一些遗憾弥补一下。

电影扩大了剧中平行时空这个概念的范畴,做了一个类似“全宇宙”的概念,这个概念既包括了剧里的那个时空,也包括所有平行宇宙里,那些我们没有看到的、张万森和林北星的故事。希望这句话和这个故事,能够带给新老观众们一些慰藉。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“结盟”的元旦档,拿下15.33亿
下一篇
他见到女团爱豆妻子第一眼就被惊艳,10分钟后谈到结婚生孩子的事情......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